咨询热线
136 6048 9419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总况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遵循“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原则,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正在稳步增强,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跨境经贸投资便利化、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重要成果。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为衡量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程度,在参考相关货币国际化指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审查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enminbi International Index,RII)来看,2023年四个季度RII分别为5.21、7.13、6.42和6.32,季度平均值为6.27,同比增长22.9%,人民币国际使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纵观过去5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演进,RII指数波动上行,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6.56%,人民币国际化展现了强劲动能与发展韧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显著,主要货币地位也在悄然改变。2018—2023年,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1%、-1.34%、-2.65%、0.22%和16.56%。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较快,美元、欧元、英镑国际化水平小幅降低,日元国际化水平小幅提高。人民币先后超越英镑、日元,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然而,美元继续保持强势,其霸权地位并没有受到实质性撼动。主要货币的国际使用情况与其发行主体在全球的经济、贸易占比存在较大的差异,货币国际化程度与经贸地位存在较为明显的错配。例如,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明显远低于其经贸全球占比。要获得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经历漫长的历程。
二、人民币跨境使用情况
在人民币跨境支付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先后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新型离岸贸易、外贸新业态业务、境外贷款及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跨境人民币支持政策,指导商业银行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供优质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在此情况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制度基础更加完善,本外币政策协同强化,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以规避货币错配风险的内生动力增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2023年,银行代客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为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的占比达58%。其中实收25.4万亿元,实付26.9万亿元。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达到了4.74%;人民币的跨境贸易支付占比达到了6%。这组数字不仅标志着人民币已连续九个月超越日元,稳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的位置,创下了历史新高,更说明人民币在全球跨境支付领域中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存在,位居全球第二。
据统计,在2023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中,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10.7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收付金3.3万亿元;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38.3万亿元,同比增长21%。2023年,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比重达25%,较2022年提升了6.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呈现日益增强态势。
从各地区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来看,上海作为全球排名靠前的国际贸易港和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交易、定价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跨境流出和回流中发挥枢纽角色。据统计,2023年,上海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量占全国的四成以上,其中证券投资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的约六成。在中国银行境内机构跨境人民币收付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市分行涵盖其中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侧面显示上海人民币收付对全球的覆盖面较广,反映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全球吞吐人民币资金的枢纽地位。
从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总量上看,我国与RCEP和“一带一路”区域的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增长较快。数据显示,
中国香港、RCEP自贸区、欧盟和英国分别占中国对外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总量的37.4%,21%和16.2%,三者合计占我国内地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收付总量的74.6%。东盟国家、RCEP自贸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区域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跨境人民币收付增速较为突出,显示出人民币跨境循环周边化、区域化,并沿“一带一路”快速增长的稳健发展态势。
RCEP自贸区包括中国、东盟十国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2023年,RCEP自贸区占中国对外贸易量的30.2%,其中东盟占15.4%,日韩澳新四国合计占14.8%;RCEP自贸区占中国内地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的21%,其中东盟占中国内地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的8.8%,日韩澳新四国占12.2%。RCEP自贸区作为一个整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跨境人民币收付中占有较高份额。
三、离岸人民币市场情况
人民币在境外流转使用规模扩大,推动形成若干离岸人民币收付活动相对较为集中的枢纽。离岸人民币资金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下,经由这些枢纽,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散,形成“一超多强”、覆盖全球的人民币离岸循环网络。离岸市场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持续扩大。
按照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涉及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多少以及汇款规模,离岸人民币中心可以分为不同层次,第一层是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2023年,SWIFT报文数据显示,香港与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收付,承担的全球人民币支付清算量折合约159万亿美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清算量的73.3%,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地位最为突出。
第二层次为英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离岸人民币收付中心,发生人民币客户汇款收付涉及的国家数量均超过40个。第三层次为卢森堡、瑞士、荷兰等17个离岸人民币中心,其跨境人民币客户汇款涉及21-40个国家或地区。2023年,第三层次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数量较2022年增加4个。各离岸人民币收付中心客户汇款规模较上年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变化及需求变化等方面的原因,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显著放缓。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规模约为1.5万亿元,已连续三年保持基本持平。分地区看,其中亚洲地区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如香港、新加坡跨境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外汇交易规模增长相对较快,特别是中国香港,其2023年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规模约占离岸人民币使用量的80%。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中资银行及其境外机构在提供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约90%),这表明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我国本土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境外本地银行和跨国银行在提供人民币服务方面的占比较低,体现出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能吸引足够的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到提供人民币金融服务的市场中来。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离岸市场仍将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缓慢,将影响全球人民币流动循环,对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发展形成制约。
更多的行业资讯,可关注公众号:恒州诚思YH
臭氧发生器市场报告:臭氧发生器下游需求较大,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中子发生器市场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我国中子发生器行业的产量将持续增长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 market@yhresearch.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